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我是李永业医生的忠实读者

每个星期四,南洋商报李永业医生的专栏,是我从不错过的文章。而且把他的作品介绍给小黑,菲尔和鱼简。由于大家没住一起,因此通过电话或者电邮一再的提醒,结果菲尔说,他是你的偶象吗?总是念念不忘。她的念的意思是我一直念一直念。她说已经知道了还不停地“叨叨”不绝,表示我这位老妈妈已经完全进入老年的状态。

他们三个家中的重要人物,工作忙碌,我是坐在家里最闲空的人,每天一有时间就到处找好文章让全家人一起来分享,其实是在找全家人的共同话题。

在文章里,李永业医生写出他的生活,他的病人,他的理想。听起来似乎也只是个人的琐事,但他笔下的文字却透露了他的温柔敦厚和满怀的爱心,不只是对家人的爱,他把病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病人的痛苦当自己的痛苦,这份大爱胸怀是我追他文章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文字魅力。简直无法想象才16岁就已经离开大马到北爱尔兰去受教育的他,华文水平居然不输给许多大马著名作家。简净而有力的文字,内涵细微的观察,又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因为实在是超于一般人的水平,有时候阅读着的我,甚至怀疑他是先写英文,再翻译成华文才作发表。哈哈。要不然,就是他的思维方式和一般受华文教育的华人确实不太一样。

通过一个人的文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作为医生,他很杰出,处在充满只为赚钱不为病人着想的医生的今日社会,他是一个异类。

现年39岁。 毕业于吉兰丹中华国民型小学和中学。 考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士和硕士、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泌尿外科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泌尿外科学士、欧洲外科医院学沁尿科院士。 去年4 月,他结束了21年旅居外国的生活,带着妻子与一对儿女回流大马。

这份履历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一个有医德又具有慈悲心的医生才值得叫人尊重爱载。

英国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生活素质,以及居住的文明环境是当时鱼简在伦敦求学时最难忘的,我不过在那儿小住几天,已经非常赞叹。旅居21年的李永业医生最后竟选择回来大马,是我国人民的福气。

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他背后的两个重要人物,第一个是妈妈,他说过“妈妈是中国人,60年代从中国到大马。”妈妈提醒他“不能忘本,要学好华文,说标准的华语。”他在外国写信回家,妈妈坚持要他用华文,离家日久,他的华文水平日渐低落,还参杂英文词句,坚持中华文化的妈妈“在我的信上批改,然后再寄回给我”。这个影响非常深远,相信是他愿意回来的主因。另一个我们要感谢的是李永业的太太,
如果没有太太庄珊珊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便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认识一个慈悲为怀的好医生。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压力原来是动力

20071214日至17日受邀到印尼华文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同月份的20日至24日受邀到棉兰茶艺馆主办个人水墨画展和演讲。

到了印尼,才听说,原来新加坡诗人寒川是印华文学的大恩人。

1966年到1998年,苏哈多政府严禁华文,将毒品和华文书并列,不准带进印尼海关。整整34年,印尼华人没有机会看到华文书籍,更不用说学习和阅读。所有的华文学校被关闭,就连华人方言也不准在公众场合使用,凡在私底下偷偷学习华文的人,如果被人告发或者现场捉到,即刻被监禁。牢狱之灾令几乎所有印尼华人骇惊恐惧,然而,华人对华人文化的根源却无法斩断,在没有外人的时刻,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一有机会,照样在暗地里阅读和学习华文华语。

根据印尼几个作家如华文作家协会主席袁霓、棉兰一份报纸的编辑晓星不约而同告诉我,因为新加坡的作家寒川,他们长期都有新的书报,原来寒川的太太是印尼华人。他每年都带太太和孩子回娘家。孩子的的背包里塞满了华文书籍,由于印尼海关人员不谙中文,因此每次过海关时,他们如有追问,孩子们说是学校假期作业,回到新加坡学校后要交给学校的功课。

那些功课,就是新出版的文学杂志和书籍。

冒着被捕的危险,寒川丝毫不怕,没有犹豫。自己是个诗人的寒川,深刻了解喜欢看书的人,没有书看,是多么痛苦的事。

爱文学爱写作爱阅读的诗人寒川,表现出不怕危险的勇士精神,这份为朋友的真诚付出,让印尼的写作朋友们感动不已。

因此在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之前,在今天已经不同政治气候的印尼,印华作家特别把这件事向作家们透露,寒川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全场热烈的如雷掌声。

在今天热闹的时刻,回忆起寂寞的当年,印华作家无不感叹,文学的兴盛靠的是文学人的热情,文学的衰颓同样也是文学人的责任。在印尼无法避免电脑网络盛行的科技时代,新生代埋头在看似喧嚣热闹的虚拟世界里,对阅读和文学已经失去当年的热诚,备受冷落的阅读和文学,令印华作家忧心忡忡,他们因此急起直追,不断地办活动,他们在发挥文人的创作智慧和艺术才华之际,也盼望培养年轻一代作为接班人,已经断层数十年,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纵然传统的文学基础深厚,并不代表文学未来是一片光明。

生活在大马的华文作家比较起来,幸运得多,但是,有多少作家真正喜欢阅读,有多少作家把学习当成一生的功课,有多少作家埋头在努力写作?

有时候,压力真的可以成为一份动力。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我要减肥

好象才说着要过年,要过年,带着一点兴奋的心情,(来到这年龄,还能有一点点兴奋的心情来过年,很不错。)

谁知,匆匆地,年又过去了。

新年做了些什么吗?好象还来不及做什么,仔细回想,新年期间,每天日夜就是吃吃吃。

自己在家吃,到朋友家也吃,出去外头遇到朋友,相约朝着餐馆,又再聚餐。

除了吃,过年没有别的娱乐了吗?

有的,看电视节目。

想一想,在观赏电视时,长时间不动,再加上各种各类的零食,嘴里只是吃,眼睛光是看,人不变肥都难。

难怪新年前报纸做了调查,大马人的新年愿望有超过80巴仙是“减肥”。

还有朋友告诉我,新年前努力减肥是为了新年里要吃多一些好吃的。

没有见过比大马人更爱吃的。到处是有关食物的广告,周围全是爱吃的朋友,大家相报,这个美味,那个可口,价钱高昂也不在乎,一年一次嘛。

这是理由还是藉口?

说到理由和藉口,有时候很醒觉地跟朋友说,不可以再吃了,朋友却冠冕堂皇地说:哎呀,新年嘛,当然要吃。

听着,可不是吗,新年呀!这理由很充足唷!

结果新年过后见到朋友,大家意愿相同地异口同声地告诉大家:我要减肥。

最近见到友人,还有人向我讨取小黑上回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减肥菜单。虽然也有朋友告诉我,上回拿到现在,尚未开始。

我时常说减肥不难,朋友不信,其实是真的。

减肥最难的是决心和毅力。

下了决心,所有的年糕、甜品、油腻食物和汽水,一概不入口,然后别忘记,每天运动至少45分钟,真正的运动,直至流汗。

别自我欺骗呀。

以上的减肥方法以及劝告,是给自己的。

Friday, February 6, 2009

不灭的精神


在报上无数次见沈老,真正有机会面对老人家,坐下来谈话,却是去年的事。08年农历年过不久到马六甲,为了我的新书《心路--走向大马艺术家》,与沈老做个访问。

那天还是马六甲谭绍贤画廊的儿子谭子豪带路。子豪说在马六甲,提起沈老,无人不识。沈老不平凡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华教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为慈善不遗余力的付出,为华社不屈不挠的奋斗和伟大贡献,深深受到众人的敬重与爱戴,并已成为后辈们的典范。

200624日,金马士苏启慧及黄亚花夫妇成立一间“沈慕羽纪念馆”。沈老说他之前和他们素不相识,因此非常惊奇。苏启慧和黄亚花以此纪念馆表达了他们对沈老的尊敬、仰慕和爱戴:“向沈慕羽学习,是我们展出的主题。从所周知,沈慕羽的一生,奉献给华教,为了维护民族教育,使华教薪火相传,和保有中华文化,他以赤子之心,全身投入,从未言悔。他是我们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正如陆庭谕先生指出的:‘他是华教历史的见证人,也是这大时代的历史见证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许多史实的参与者。’正因为如此,我们尊敬他,热爱他,可以说他和林连玉先生一样,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教育的灵魂。”

民间都知道,自喻为平凡人的沈老,一点也不平凡。沈老衣著整齐脸带笑容到厅里接见我们。正气凛然的他,形象一如他的书法写的“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和“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女佣捧出茶点,沈老频频叫我们喝茶吃点心,并说那饼是学生送来的。厅里的墙上,挂满沈老的照片。有获奖有名人到访的光荣纪念,也有一家人在节日相聚的温馨时光记忆,还有很多各地各国人赠送的礼品和纪念牌匾等等。

那天沈老的精神还好,但毕竟已是96岁的老人了,我忍不住提了一个没有礼貌的问题:“从青年到老年,您不停地在为华教、华社奋斗、争取,不觉得累吗?”沈老想也不想就回答:“人,是需要有牺牲精神的。”这一句话让我听了觉得很惭愧。沈老淡淡地说:“我没有觉得辛苦,也不觉得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这样子做是应该的。”把为华人华教的奋斗和争取,视为个人应尽的义务的沈老,正气凛然地继续:“我这一生,从来没有享受,我的生命只有战斗,只有服务。因为,唯有民族文化存在,我们才会继续存在。”沈老清晰的声音到现在还在我耳边响着:“先父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孙中山说过,一个人要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沈老曾经有做官的机会,但他选择做大事,做一个华人应该做的事。1999年受甲州元首封赐拿督勋衔时,沈老坚持立场“封赐不是封口,封赐虽荣耀,但不比民族利益重要,数十年来,我的口没被封。我凭着良心代表华族的心声,不断奋斗。我不稀罕衔头,但民族利益,一失去不可复得。” 事实上沈老不断地争取华文教育和华社利益,但却不是以狭隘的心胸来看待我国的教育政策。沈老说过:“多元种族的国家,应该采多元语文,多元教育,只要有共同课程,以效忠马来西亚为共同目标,以马来西亚语文为共通语文,必修必考,则用任何种族语文作教学媒介都不成问题。沈老之所以不言倦,执著信念到忘记自己已经老的原因是“语文与生命比重,华人爱华文一如马来人爱马来文。”

说话之间,有人按门铃,原来是向沈老要书法的。沈老充满正气的书法体现了他的人格特质,是很多人都需要和想要的。沈老却说他没有真正学书法,但是他以身体力行来肯定坚持和专一的丰硕收获,除了华教斗士的荣誉,闻名中外的尚有独特风格的书法。钟正山院长曾与我说,云南晨星出版社出版《钟正山精作》时,要他请书法家来为封面题字,他的第一人选就是“我们大马的沈老。”“沈老一生为华文教育奋斗,正气凛然。”而中国艺术最重要是表现品格,品格那么高,体会到字里边去。”沈老是钟院长眼中、心里真正的书法家。雄浑苍劲是沈老书法的精神,他以他的人格特质创出闻名的沈体。正如钟院长描述的“人格融进书法里。凝聚了整个学养,表现出来,”正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0925日,刚下飞机即听到沈老逝世的消息,虽然过年期间在报上看到沈老今年没和子孙吃团圆饭的时候,已经心里有数,但仍然感觉悲伤,世上再没有第二个沈老了,是大马华社的损失。而他留下的风范“一生服务为华教,一世战斗为民族”,“书生英雄宝剑笔,文事翰墨孺子牛”却是永远不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