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9, 2010

爱和希望 ----首届马来西亚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 《序》 朵拉

爱和希望
----首届马来西亚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 《序》 朵拉

2008年12月12日至23日,一个由民间团体主办的“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沙沙兰新村展开。来自意大利、中国、印尼、泰国、菲律宾、台湾、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32位艺术家,受邀至位于吧生以北30公里外的小渔村,短期驻村12天,通过各种艺术呈现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情感,让当地居民深切感受艺术不一样的风格和理念。艺术家驻村期间的作品并于12月21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综合文化中心展出。

这项原来由傻傻然艺术协会及沙沙兰青团运支会以及马来西亚创价学会联合主办,《南洋商报》及《中国报》协助宣传的活动,后来获得政府及地方委员的重视,协办单位得以扩大,包括国家团结、文化、艺术及文物部、瓜拉雪兰莪县议会、雪州新村发展委员会、雪州旅游消费人事务和环境委员会、雪州福利妇女事务、科技创新与文化委员会等。

一个国家及其民族的美感和审美水平的高低正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艺术原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此次创作营的宗旨为“提升全民的艺术修养与认知”以及“营造沙沙兰良好的艺术气氛,使之成为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心及文化村。”同时也“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致瓜雪县12间华小,雪州各独中,国中及艺术学院(未来推广至全国)由其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带领学生们认真学习艺术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美感。”

人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形而上的追求。审美活动可以让人超越平日受到限制的精神体验和潜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原本有限的精神阅历因此变得丰富多姿。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威柏说日常生活中,不断理性化的结果将会是一个“冰冷的北极夜晚”---人类生活的理性化使人陷入一个以权力统治和理性为根基的铁笼子里,然而,审美具有某种救赎的功能。 “无论怎么解释,艺术都承担了这一世俗的救赎功能,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刻板,尤其是从理论的实践的理性主义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审美的作用是打碎了具体日常生活加诸于个人身上的种种局限,让人脱离“铁笼”。

爱艺术同时希望家乡变身为艺术之村的艺术家,决心承担“以艺术为救赎”的重任的黄美,作为此次国际艺术创作营的主席,向沙沙兰新村的村民建议:“让艺术下乡。”既然村民缺乏到城市画廊去观赏艺术品的机会,他就设法让艺术走进新村,融入人民的生活,让村民亲自接触艺术家和作品,这个呼吁引起全村村民的支持和共鸣。

《共鸣》(Resonance)是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的主题。各国艺术家的成长背景和迥异国情,无论创作主题、取材、技法和媒介都有不同,呈现出多姿采的风格和理念。在创作营期间,创作者与参与者,包括当地居民,于交流过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沙沙兰新村这一项创举,取得非凡的响应和成绩,也造就一个崭新的艺术起点,处在这个强调素质培养,鼓励人文涵养和提升审美境界的21世纪,村民的爱和希望,落实的村落美学将让小渔村变成世界瞩目的艺术村,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因此将会成为永续发展的艺术活动。

No comments: